
本文作者不想取这破名儿(联系方式:微博@不想取这破名儿)、老方(联系方式:微博@FanRay_311),感谢分享
2007年,我爹单位组织旅游,也把我捎上了,一车人去了河南焦作云台山,路过许昌,至市区,见一道口。我自小喜欢火车,对相关设施极为敏感,这个道口,大概永生难忘。因为我清晰的记得,铁轨的轨距,明显比之前看到的要小很多。直到上高中,逛贴吧,才得知——我见到的,是河南省最长,最有名,当时还在运营的地方窄轨铁路,许郸线。
2013年前后,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建设,默默为河南人民奉献半世纪,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的河南地方窄轨铁路,上千公里,基本全部停运。[1,详细资料点击此处链接]当时,尚在发行的《武汉晨报》花了整整一个版面介绍河南窄轨,这是我第一次较系统的了解河南传奇的地方铁路,但已无参观可能。

时光飞逝,转眼到了2021年,车迷圈朋友的一条微博,令我非常欣喜,原来有有心人,买下了窄轨朝杞线的一段路权,现在那条线路上还跑着车!我立刻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同是车迷的朋友老方,恰好五一临近,我们一拍即合,趁着假期,要前去运转。消息较少,火车班次不定,做准备工作死了不少脑细胞,在此不多赘述。总之艰难出发了。

路上飞驰6小时,我们到了地图上的目的地,登封市大冶镇。(……什么?你给我把名字再说一遍?看到路牌的时候我还以为自己穿越回了湖北……)河南西部,中原著名煤矿开采区,嵩山脚下,从登封到新密,煤矿星罗棋布。煤带来了繁荣的重工业与运输业,国道上大卡车肉眼可见增加。路口自发形成了集镇,大大小小的农用车后斗里拖着菜,不宽的省道立刻挤的满当。就在一群农用货车停着的马路牙子上,铁道口指示牌映入眼帘。
跳下车来到铁路边,这是我们第一次近距离观察762mm的窄轨。只有半张桌子宽的轨道像极了游乐场里的过山车,钢轨,枕木都比国铁瘦了一大截。道口水泥板的缝隙里有车轮压过的痕迹,看来有车走!


朝杞线的起点站朝阳沟村就在集市后面。一座停产的煤矿边是铁轨的端点。起点站新修了雨棚,一条股道上停着平车和两台JMY380内燃机车组成的轨检车组,另两条进站台的股道,其中一条摆放着若干各河南窄轨甚至从其他地方窄轨搜刮来的车头,轨道车与车厢。因为对窄轨车型研究少,好多压根叫不上型号。






站台的尽头是一个机车转盘,比起准轨机务段所使用的属实迷你太多。另一边修了座机车库房,里头堆满了轮对,信号机等等各种各样的设备。

闲逛时火车的汽笛声响起,空无一人的车站好像醒了过来,从静止的油画变成了老电影。另一台JMY380拉着两节客车车厢从村子外面开进来,车厢里坐满了人,而他们的背后,最不可思议的,竟还挂了一台正冒着烟的c2型蒸汽机车。



人生中第一次见活的蒸爷,在河南的村里。
车在站台上停稳,跳下来几个人拿着长焦大炮一阵拍,嘴上还念叨出路内人士才懂的专业术语——好家伙,遇到车迷了。

同好见同好,话多起来,他们向我们热心介绍朝杞线西段的情况。“豫见铁路”的老板(是的现在朝杞线改名叫“豫见铁路”了,因为这里真的可以代表全河南的窄轨)买下的路段从朝阳沟到新郑(新郑到登封杞县的线路已废弃)。铁路从朝阳沟出发,穿过集市,第一站叫川口,也是未来存放车厢的位置。


过了川口,铁轨与郑煤集团的准轨铁路平行,走个几公里,便到了第二站炮坊沟。炮坊沟存了好些台已经报废的机车,废土感十足。



炮坊沟的下一站是大冶镇。从这里开始,煤矿带来的灾难——采空区将频繁出现。铁路沿着大冶镇的北缘斜擦而过,在丘陵中转几个弯,到了第二个煤矿小镇,平陌。“可惜啊,”他们摇头,“现在镇子口的采空区塌陷了,铁轨都被土埋了起来,走不了车了。”平陌以后,朝杞线还将与河流平行穿过风景上好的天爷洞景区,穿过一望无际的麦田,穿过更大的煤矿城市新密,最终到达郑州机场所在的新郑市。曾经的朝杞线,在新郑还有京广线换装站。

老方提出去后面的车站踩点。热心的车迷发了车站和机位的坐标(菜单:百度地图把朝杞线画出来了噢)。沿着与铁轨最近的路东行,见到了川口站德克萨斯州的钢轨和许昌的枕木,炮坊沟一辆接一辆的旧机车,大冶凹凸不平的煤渣路,被郑煤集团的火车拦住了半个小时……等到达平陌,天已经黑了。借着昏黄的路灯,我们看到了阻断朝杞线运行的,路上最大的采空区。
听车迷们的描述时,我以为采空区是一座大坑,铁轨歪斜的倒在坑里,好似什么废土震撼美景。实际站在采空区的面前,用来形容的语句“什么都没有”。
“什么都没有”,是字面上的意思。路灯下,塌陷的国道被一层土草草填起,来往的汽车小心翼翼扭动,生怕底盘和土里的石头亲密接触。马路边看不见坑,歪斜的房子和铁轨,只有一片混沌的废墟。地震过后般的景色并不存在。采空区是沉默的走向死亡,不像某些大灾难惊天动地。

平陌,中原随处可见的煤矿小镇。两条街,几家大车店和旅馆构成全部。这里的铁轨位于国道和红砖房夹缝间的U型沟,房子出入口用天桥和国道连接,长长的红砖墙壁被煤烟熏得漆黑,宛如100年前的伦敦地铁。
平陌车站在镇子口的台阶下。站房租给了一家餐馆。站台上停满了小车,看来生意不错。空余的轨道被广场舞大妈和嬉闹的熊孩子霸占,即使身边掀起扬尘的大卡车呼啸而过也满不在乎。我们把车停在铁轨边去吃臊子面。一大碗面,臊子自己加,甚至可以续,还有满满一盘凉菜,肉皮冻……一个人只要十几块钱。

过了平陌就是高速出入口,我们在这里北上折去郑州,与从北京连夜赶来的著名天象博主计老师会合——没错,他也是火车迷


第二天清晨,朝阳沟小雨笼罩,气温好似回到初春,正是拍蒸汽机车吐烟的好天气。司炉已经开始给蒸汽机车加水烧炉,袅袅白烟在雨中飘荡。三个人挤在驾驶室取暖,我终于能仔细观察一台活着的蒸汽机车细节。
这台车是老板从三门峡买回来的二手车。买回来以后即大卸八块,然后四处找工厂改装,加固了锅炉,排障,轮对,装了发电机给客车供电。冷冽的空气中,蒸汽机车特有的煤味在驾驶室飘荡,炉膛里通红的煤块表面覆盖着幽蓝色的火光。 仪表…… 司机介绍说,今天的列车从朝阳沟开到大冶镇,去时下坡多,用蒸汽机拉,回时则用车尾的内燃机车做头拉回来。





9点整准时发车,蒸汽机动轮传来独一无二的况且声。


我们守在道口,架好相机等待火车穿越国道。3分钟后,鸣笛从国道边的树林中想起,集市上摆摊的商贩们立刻站起身来收拾铁路上的杂物——好一派东南亚铁道市场风光。


由于轨距限制了速度,加上身处闹市,火车的速度只能勉强比电驴快上一点。我们开着汽车追逐前方的火车,在火车之前赶到机位拍摄火车驶过有泡桐花树弯道的场景。蒸汽机的低吼与汽笛的尖啸忽远忽近。朗逸在坑洼的小路上跳跃,细煤渣被雨冲刷,形成一个又一个灰色的水坑。还没到第二个机位,银色的轿车已经成了黑灰色。
气喘吁吁爬上水沟没一会,鸣笛声逐渐大了起来,细细的振动抖落了叶子上的水珠。我们朝着火车拼命挥手,司机发现了站在水渠上的人,一把加大马力,滚滚白烟飘荡在泡桐花树林,空气中顿时弥漫起蒸汽机车特有的煤烟味道。震动里,耳旁只剩下咔嚓的快门声和轮对向钢轨的敲击。一瞬间,火车便开走了,只有未消散的烟雾诉说着它的来过。


继续开车一路拍一路追。接近大冶,坑越来越多,晚上看不清的沉陷区的残垣断壁在雨中显形。假若这条铁路有朝一日完全开放运行,真希望能在路基边修建一座沉陷区展览厅,这是大地的伤疤。

刮了好几次底盘,我们与火车同时来到了大冶的临时终点站。回程的本务内燃机车准备启机了。司炉去给蒸汽机车泄压,按下泄压阀的时候,汹涌的水汽爆裂而出,气势碾压长鲸吐水蛟龙升天,无人机低低的在车头上空盘旋却不敢靠近,生怕被这气浪淹没。

回朝阳沟,偶遇了“豫见铁路”项目的老板。听说有从武汉赶来的客人,老板热心的带我们到处参观。下午还有一趟车,聊起沿途景色,计老师发现回程一处弯道前开满黄色的小花,老板当机立断,下午让蒸汽机车跑回程。铁路工人们将机车解挂开上转盘,老式转盘发出一阵阵吱呀声,驮着同样年纪不小的机车,缓缓动了起来。
人生中第一次见机车用转盘转向,还是在河南。

下午的行程轻松了很多。三个人早早蹲在弯道的花丛前面。我飞起无人机,华中平原的人造密林在微风中轻摇。云开雾散,太阳光溢出铅灰色的天空,带来了夏天的燥热。湿度在稳步降低,蒸汽机车的烟雾小了许多。缓缓滑进弯道时,老板亲自拉下汽笛,又一阵快门后,拍摄就要结束了。


夕阳西下,我们与计老师分别。他将去郑州赶火车回家。我跟老方要把车开回武汉。那天晚上,在信阳歇脚,终于喝上了心念的牛肉胡辣汤,顺便见识了震惊武汉人的信阳热干面。走之前,我们去信阳京广线铁桥看了看,桥上列车呼啸,钢铁庞然大物卷起旋风,回忆起一天半的登封“豫见铁路”之旅,一人多高的蒸汽机车,中国铁路的背面,亲身体验才能感受到那种乡土之美。

天朝腹地河南,既有引领工人运动的郑州枢纽,也有曾经不通一寸铁路的闭塞农村。在上千上万公里的762mm窄轨系统中,最低调的河南与生活最近。铁路扫去了饥荒苦难,如今又为转型默默出力……感谢灯泡纯洁又善良,Yukarium,余杰刚,zjzd,D131等人的宝贵信息,以及“豫见铁路”项目热情接待。曾经的朝杞线,现在的豫见铁路,未来拭目以待。

END